人的史才着实一般:要么详略不当,长篇累牍,导致迟迟不能修成;要么记载了各种鬼神轶事,经不起多少考究;要么就是政治立场先行,过于考虑当世士族的地位,以损害文本的真实性。
相比之下,陈寿虽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比如奉迎司马氏,贬低蜀汉,比如对一些权势之家做了一些回护,并没有完全脱离时代政治的局限,但即使如此,他的史才仍是毫无争议的当世第一。
陈寿对此也心知肚明,所以在和刘羡彻夜交谈后,他突然向弟子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计划,笑道:“怀冲,我打算邀请京师的一些文士,一起来评鉴此书,你以为如何?”
“好啊,老师修成此书,算是一件文坛盛事了,不知准备邀请谁呢?”
“人不必在多,我主要打算邀请鱼豢,司马彪,夏侯湛这三位。”
刘羡吃了一惊,老师提的这三位,分别是如今文坛史学中最负盛名的三位大家:
鱼豢是久为知名的史学老人,如今已八十余岁,他所修之魏略,共五十余卷,每卷数十篇,足足有八百余万字,因其记载详实,不附权贵,是目前公认的百年内第一名作;
司马彪是当今皇族宗室,能够翻阅大量前朝资料,因此收集光武帝以来的两百年后汉历史,著成续汉书,更写出最难写的数篇典志,是后汉历史的权威;
夏侯湛则是当今文坛的后起之秀,他文字宏富,善构新词,与潘岳齐名为“连璧”,其新作魏书虽尚未完成,但根据其写作的周诗、昆弟诰等作,众人也对其抱有厚望。
陈寿邀请这三人,显然是看中了他们的影响力,只要这三人能够认可三国志,那便是得到了文坛史学三代人的认可。当然,这也有相应的风险,如果有任何一人认为三国志有严重缺陷,也会令陈寿的风评万劫不复。
陈寿显然是极为自信的,他捧着这些书卷,对刘羡笑道:“等这些人看完后,我还打算去张府上拜见张华。”
“哦?”刘羡稍一思索,便明白了老师的意思,张华是当今天子的宠臣,如果能够得他重视,恐怕就能上达天听。以当今天子好名重士的作风,恐怕要不了多久,老师就能入辅台阁了!这确是一招两全其美的妙棋!刘羡便笑道:“那我就在这里提前祝贺老师了!”
“有什么好提前的?”陈寿拍着刘羡的肩膀,眼光却落向茅屋前的黄花,自若道,“我这次来,就是要你也一同参与。”
刘羡一愣,疑惑道:“可学生还在守孝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