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将军,大帅军令。”
缅甸阿瓦城外,戚继美正在训练新编练的缅军。
李成梁已经把手下值得信任的,来自四川、广西和贵州的兵马,分成六部,分派将官统领。
又把俘虏投降的缅军也一分为六,让他们各自进行编练,准备投入到对缅甸中部和西部,及东部的征伐中。
带进缅甸的十来万大军别觉得很多,缅甸的面积其实也不小,人口众多,否则缅王莽应龙如何能凑出三十万大军,还能在东南亚称王称霸,那都是国内实力给了他底气。
现在,戚继美手下就分得了贵州本部下辖一万多人马,还有三万多缅军战俘,而他的任务就是西进,夺取蒲甘城和缅甸东北部地区。
整个缅甸,除了南部因为地势的原因,又以缅族为主,相对比较容易征服,其他几个方向都是属于缅甸土司的地盘,部族也多是桀骜之辈,很难让他们彻底臣服。
所以,明军要么不打,要打就务必一战功成,彻底碾死那些想要反抗的实力。
李成梁是这么打算的,给他们时间招兵买马,到时候明军出动,一鼓作气把所有反对派一网打尽。
其实这个法子,倒是和戚继光在辽东的策略类似。
不知道这些人的倾向,那就给他们时间,让他们摆明位置。
别看现在入缅明军似乎因为李成梁和沐昌祚在争夺资源,相互之间产生了矛盾,但实际上从明军掌握的情报看,缅甸残余势力之间也是矛盾重重。
谁可以接替缅王号召大家进行抵抗?
是不是一定要抵抗,可不可以投降.
其实,缅甸残余势力之间立场也是不完全一致的。
一些想要选择向大明臣服的部族,此时就面临了巨大的压力。
因为就现在的缅甸残余权贵还在幻想着大明对缅甸用兵结束以后,明军就会撤出缅甸,他们也可以继续在缅王称王称霸。
为此,除少数人坚定要求抵抗外,一部分人其实更偏向于大明。
但是,为了在战后能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,他们却不直接表明绥靖的态度,而是表现出反明的意思。
联合那些坚定的反明派一起,协手打压已经明确的投降派。
实际上,这也不过是消除异己的一种手段而已。
在彻底消灭实力内的投降派以后,他们还会对坚定的反明派出手,削弱他们的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