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c市骄阳似火。在正午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在大街上行走的。除了哪棵树上有只蝉在“知了”“知了”的叫着之外。没有人愿意发出一丝声音。大家都怕惊动这酷热无比的老天。而只有到了傍晚时分。街上的行人才会多起来。而到了晚上。则到处***通明。好像现在才是这个城市刚刚苏醒时的样子。
但是在北湖市场王求的办公室里。王小明却没有觉得一丝热浪。因为这里装了空调。如果不是沙发上有个靠垫可以用来垫在肚子上。他甚至还会觉得冷得有点受不了。
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人来说。有信息、有眼光的人很容易就能赚到大钱。在很多国有企业还在每个月拿着几十、一百多元的工资时。他们每个月赚几万甚至几十万轻而易举。
而这段时间由于国家实行价格双轨道。这让有关系、有胆量的人也大发其财。一张钢材或是化肥的批条。不需要任何资金。只要一转手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纯利润。
王小明现在没有什么关系。就算有。他也不屑去赚这种钱。他掌握的信息非常多。而且眼光又准。再加上他现在手里的资金充足。想赚钱。门路有的是。比如像国库券。他就利益于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上海的杨百万早期的发迹事件。他现在正处在这个年代。当然也得顺手捞一笔。这样的钱不去赚。那实在有点对不起自己。
早在前年的时候。王小明就指示王求。去各地收购国库券。他地资金多。一出手就几十万上百万。虽然只有百分之一、二十的利润。但是基数大。而且时间也短。一年时间下来赚的钱不比薯片厂少。
要知道。最早的国库券都是摊派的。老百姓拿在手里急于兑现。打八折80多元抛售给银行。而且越是穷地地方。老百姓卖的越多。价格也越便宜。而当时银行缺乏资金。见到h省的人用车子装着钞票来买国库券。银行还巴不得呢。通常9元就卖了。
当时一些人都是自己背着一个大包。里面装着整扎整扎的人民币。而王小明却不同。他不是小打小闹。所以专门订制了两台货式厢车。在车厢内焊上一个大型地保险柜。所有的现金跟国库券全部装在里面。再放上几个人。比个人背个包到处跑要安全得多。
而当时国务院有文件。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。像一些小地方是不太执行这样的文件的。只有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执行政策最好。从没有低于面值收进。
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合法地赚钱途径。从外地的银行以低于面值收购国库券。运到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