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曰:病热当何禁之?
黄帝说:发热的病人在护理上有什么禁忌吗?
岐伯曰: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,多食则遗,此其禁也。
岐伯说:当病人热势稍衰的时候,吃了肉食,病就会复发;如果饮食过多,则出现余热不退的症状,这都是热病的禁忌。
帝曰:其病两感于寒者,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?
黄帝说:表里两条经脉同时伤于寒邪的两感证,其脉象和症状是怎样的呢?
岐伯曰:两感于寒者: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,则头痛口干而烦满;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,则腹满身热,不欲食,谵言;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,则耳聋、囊缩而厥、水浆不入、不知人,六日死。
岐伯说:阴阳表里两条经脉同时感受寒邪的两感证,第一日,为太阳与少阴两经同时受病,其症状既有太阳的头痛,又有少阴的口干和烦闷;第二日,为阳明与太阴两经同时受病,其症状既有阳明的身热谵言妄语,又有太阴的腹满不欲食;第三日,为少阳与厥阴两经同时受病,其症状既有少阳之耳聋,又有厥阴的阴囊收缩和四肢发冷。如果病势发展至水浆不入,神昏不知人的程度,到第六天便死亡了。
帝曰:五脏已伤,六腑不通,荣卫不行,如是之后,三日乃死,何也?
黄帝说:病已发展至五脏已伤,六腑不通,荣卫不行,像这样的病况,再过三天以后就死亡,是什么道理呢?
岐伯曰:阳明者,十二经脉之长也,其血气盛,故不知人。三日,其气乃尽,故死矣。
岐伯说: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,此经脉的气血最盛,所以病人容易神识昏迷。再过三天以后,足阳明胃经的气血已经竭尽,所以就要死亡。
凡病伤寒而成温者,先夏至日者为病温,后夏至日者为病暑。暑当与汗皆出,勿止。
大凡伤于寒邪而成为温热病的,病发于夏至日以前的就称之为温病,病发于夏至日以后的就称之为暑病。(暑病汗出,可使暑热从汗散泄,所以,)暑病需要让汗发出来,而不要采用止汗的疗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