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导之事多加抚恤,请出府学,此事就不要再提了。”
其中的猫腻徐教授不可能看不出来,这位训导完全是自作自受。不过从另一种角度说起来,能被这些诗给逼疯,对严训导而言或许也算是一种光荣。至少日后这些名诗流传千古,严训导也能跟着留名青史......
徐教授又想起,欧阳举人荐书之中,提过叶行远擅诗,但他本没有在意。现在回想起来,只觉得欧阳举人这人说话留一半,这哪里是一般的擅诗,这是绝世奇才!想不到这汉江府居然要出一位诗魁!
只要稍有些文学鉴赏水平的人,都能看得出来,叶行远的诗立意之高、文辞之妙、情致之真都是超凡绝世,任何一首诗拿出来,都能称得上当世绝顶!
更可怕的是,叶行远一口气做了八九首,这是何等捷才?这种人物百年难得一见,想不到就这么出现在府学之中。
徐教授一面叹气,一面也是心中雀跃。虽然府学教授的政绩是看府试的成绩而定,诗词一道并非科举正途,但在自己任上,府学中出此奇才也是与有荣焉。
他想了想,先给提笔给欧阳举人写回信,又吩咐左右,让他们多多注意叶行远,若有什么事便直接报告他。
府学是府城舆论的一个小中心点,这件事经过几日的发酵,终于开始扩散开,传得满城风雨。有幸听闻叶行远出塞诗之人,都是惊为天人,再骄傲的才子诗人,在这种绝对差距面前,只能五体投地。
唐师偃来找叶行远,捶胸顿足,只恨自己不能年轻个十几岁,丢了秀才功名跟他一起去上学,可以亲眼目睹奇迹发生。
叶行远此时已经平静下来,诗都已经写了,也没什么好懊悔的?这种念头通达,酣畅淋漓的感觉让他再来一次,大约也会同样作为,人不轻狂枉少年。
唐师偃叹道:“叶贤弟这些诗一出,以后却叫人还怎么作边塞绝句?只怕以后别人都不敢写了!今日我便为贤弟做个东道,大醉一场,庆贺这九首前无古人的绝句。”
叶行远谦虚几句,便被拉着出了府学大门,前往城中酒楼。包厢之中,早有几位唐师偃的好友等着,见叶行远来了,起身相迎。
这些人大多都有秀才功名,却都与唐师偃一样,绝了功名仕进之念,每日只赏花饮酒,作画弹琴,算得上是汉江府中雅人。有好事者列出“汉江四大才子”,以唐师偃为首,其余三人也都赫然在座。
这大概就是汉江府城高端的文艺圈子了,叶行远听他们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