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沈江云想要将书接过来翻看一下的时候,守门的婆子禀告,二少爷求见。
沈江云立即将书压在了书案上的其他典籍下面,平复了一下心跳,才叫人进来。
秋白见状,立马识趣地告退出去了。
沈江云这几天其实是有些躲着沈江霖的,自从上次在沈江霖面前说了大话又没做到后,沈江云对沈江霖是能避开则避开,不想和沈江霖正面对上。
但是如今沈江霖特意过来求见,他是做不到不见的。
两人兄友弟恭地行礼寒暄,然后沈江霖才从袖袋中抽出一张纸,说明来意。
他是来请教沈江云的。
沈江云想到了之前承诺过沈江霖的话,心中恍然,虽然这几天在秦先生处表现的不好,不过好歹自己都考过了童生试,教一下刚入学三年的弟弟,应该还是不在话下的。
沈江云接过沈江霖递过来的纸,只是看完之后,沈江云的面色顿时变得为难了起来。
沈江霖一共问了五道题,有两道他是知道准确答案的,有一道他有些模棱两可,不知道自己这样解答对与不对,剩下两道,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。
因为沈江霖的问题,并非简单的解释经义,而是通过摘录大学中的字句,写下来自己的理解,同时发散出不同的思考方向,需要沈江云逐一帮忙厘清。
儒学也是哲学中的一种,沈江霖虽然不曾如同现今的学子一般,将儒家经典视为必考书籍,每日琢磨研究,但他也对儒家的四书五经有过深刻的钻研,同时他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,接受到的是几百年后对这些思想体系的归纳整理,作为哲学中的一个流派去研究。
所以当沈江霖轻轻从中抛出一个点后,就需要沈江云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原文的字句,才能回答好沈江霖的问题。
现代很多人以为科举考试就是死读书,死背书,穷酸书生的教条形象深入人心。
但是自唐朝起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取士,既存在,自然有它的合理性。
科举考试考的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,还要用儒家思想去解释相关现象、评价某些名人,反思功过是非,通过儒家思想为依据如何去治理国家,对于儒家典籍的释义,才是重中之重。
沈江云沉默了半晌,将他知道的部分,没有半点遗漏地给沈江霖一一道来,不确定的部分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诚恳道:“二弟,剩下的几个问题,其实我也不甚清楚,可否你明晚再来,我去问过秦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