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学习过的一些内容:“多年生品种?是通过杂交南方系的野生大豆获得的性状吗?这品种在北方可以适应吗?”
“我们在实验室模拟过北方的天气,没有问题。”
戴着眼镜的研究员则好奇地问道:“江博,不知道你们公司的新品种亩产可以达到多少?”
黑痣研究员也跟着劝说起来:“江博,你们公司要三思呀!现在大豆很难赚钱,最好不要一下子投资如此庞大。”
这些研究员刚才可是看到了这个基地里面,大批正在布置的设施,还有两百多辆工程车辆在不远处施工,这规模至少要投资几个亿,他们真的心疼这些钱。
张志勇也有些担忧的提醒他:“江博,你可能不了解目前国内的大豆行情,近期蛋白含量36%的三级大豆,市场收购价格才3600块钱每吨,而哲里木市的大豆平均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,你别看我是研究大豆,但实验田和普通农田是两回事。”
他们说的话,确实有一定道理。
毕竟张志勇团队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:“东北西部灌区春玉米、大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丰产高效栽培模式”,24年其试验田测产结果显示,大豆理论产量达到390.93kg亩(含水率13%),刷新了漠南地区的小面积高产纪录。
可这并什么用,至少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关键就在“小面积”这三个字上。
如果精耕细作,加上水肥光热充足,又没有遇到极端天气,加上种子比较好,要在实验田达到这个数据并不难。
可从小面积到大面积,才是真正的难题。
江淼先感谢了张志勇团队的好意:“各位的好意,我非常高兴,但是我们公司投资这个项目,自然是为了赚钱而来的,亏本的生意,我肯定不会做。”
面对一意孤行的江淼,张志勇心里面叹息,不过他也知道适可而止,毕竟这是海陆丰公司的投资,他提醒了就好,人家听不听,那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事情了。
其他几个研究员也是欲言又止,但是看到自家老大闭口不谈,也选择了沉默。
张志勇岔开话题:“江博,你们大豆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公斤?”
“290~332公斤之间。”江淼如实告知。
“这个产量还可以。”张志勇并没有太惊讶,因为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海陆丰公司实验田的数据。
而他们研究员团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