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成本,根本没有办法在国际市场和海陆丰公司竞争,渡边淳一觉得吃下东瀛70%的鳗鱼苗市场,就是他们公司的极限了。
至于为什么不是百分百的市场。
当然是因为还有养殖场会自己去捕捞野生玻璃鳗,或者向海陆丰公司购买鳗鱼苗。
这也是江淼当初愿意给鹿儿岛鳗鱼公司进行技术授权的原因,因为对方没有办法威胁到海陆丰公司的国际市场。
而布朗公司,他们近期还在做技术验证,估计要到今年年底,才会大规模投产,对方也告知了海陆丰公司的计划产能,就是每个月生产5~10吨鳗鱼苗。
至于为什么不增加产能,大家都心照不宣。
因为这个产能恰到好处,加上一部分野生鳗鱼苗,刚好可以维持满足全世界各个市场对鳗鱼苗的需求量。
如果高于这个规模,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大崩盘。
既然可以少量维持高价,为什么要再扩大产能?
自讨苦吃吗?
江淼看着手上的市场调查报告,可以清晰看出全球各地的鳗鱼苗消费情况。
去年全球一共消费了190吨左右的鳗鱼苗,其中北美地区33吨(食用)、欧盟地区76吨(食用)、其他地区8吨(食用)、东亚地区73吨(养殖)。
其中人工繁殖7吨,野生捕捞183吨。
而到了今年,这个情况必然要发生逆转,人工繁殖的鳗鱼苗产能,很快就会超过野生捕捞的规模。
海陆丰公司每个月生产18吨鳗鱼苗,一年生产216吨。
这个产能需要满足内地每年50~60吨的鳗鱼苗需求,而且这个市场还处于增长之中;大琉球那边也需要5吨左右的鳗鱼苗;另外东瀛市场也需要从海陆丰公司购入10吨左右的鳗鱼苗。
剩下的一百多吨鳗鱼苗,则会全部销售给欧美,因为他们是直接吃鳗鱼苗的,消耗量更加庞大。
至于欧美贸易公司为什么愿意购买,原因自然是有利可图。
在阿美丽卡,玻璃鳗零售价可以达到每公斤5000刀左右,折合3.5万华元。
西欧的玻璃鳗零售价在每公斤3500欧元左右,折合2.7万华元。
在野生鳗鱼捕捞量不断减少,加上西欧不断增加的动物保护力度,让不少经营高档水产的企业大感头疼。
现在一部分消息灵通的相关公司,已经知道亚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