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说得对,这样的朝廷不值得效忠,崇祯小儿,除了冤杀忠良,胡乱指挥,还能指望他干什么,大明败坏如此,他有一半责任!”高衡话音刚落,只见三兄弟中年纪最小的孙和京愤怒道。
“三弟!闭嘴!不可胡言!”孙和鼎一拍桌子怒道。随即他起身指着孙和京道:“你难道忘了,父亲临终遗言,就是叫我们三兄弟不要仇恨朝廷,不要仇恨君主,专心研究学问,著书立言,这些话难道你都抛诸脑后了吗?”
“不!我没忘!但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。父亲犯了什么错,孔有德发动叛乱,跟父亲有什么关系,父亲拼死抵抗,朝廷不追究孔有德的责任,竟然把祸乱之首的罪名加在父亲身上,何其荒谬。”孙和京道。
“天启年间、崇祯初年,父亲在辽东大有作为,辽东防务吃紧,父亲向朝廷递送的备京防边两策,至今还被朝廷引为经典,配合孙承宗孙阁老守卫辽东,屡建功勋,更是取得了宁远大捷,可见,筑城建造炮台,铁壁合围才是抗清最佳方略。可是朝廷呢,仅仅因为一个小人反叛就杀了父亲,这简直是千古奇冤。”孙和京又道。
“够了!够了!闭嘴!”孙和斗噌的一下起身喊道。
“不!我还没说完,如果大哥二哥,你们不为父亲感到冤屈,你们为什么要编写国恤家冤录?这说明,在你们心中,你们也是知道父亲的冤屈的,既然如此,为什么你们不敢说出来,难得有人在我们面前说真话,这位高将军我不认识,但就凭他这几句话,我就敢认定,这是个明事理的人。”孙和京对着大哥吼道。
“这,这。”孙和鼎和孙和斗二人不知道说什么好,孙和京说的国恤家冤录,一直是他们兄弟二人负责编写,里面主要写了孙元化一生的功绩,包括给朝廷提出的合理的意见,针对建虏的用兵方略等等。最重要的是将孙元化冤死的前因后果给写进了书中。
这本书原来兄弟二人并不想让年纪最小的弟弟知道,因为弟弟年轻,遇事容易冲动,他们生怕孙和京看到父亲冤死的细节之后做出什么不可控的事情来。
他们被流放琼州,虽然结局很惨,但至少留下了一条活路,如果弟弟在干一些冲动的事情被朝廷知道了,可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,因此孙和鼎和孙和斗一直瞒着他。可没想到,还是被他发现了。
“唉!”孙和鼎一跺脚,重重叹息了一声,“三弟,大哥的心中何尝不苦,但父亲临终时交代我,长兄如父,我的责任就是把你们照看好,你以为我不为父亲的死感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