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节需要完善,而且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。
万事开头难,一旦开头成功了,后面也就不难了,毕竟可控核聚变方面,他们没有石头可以摸,只能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,而现在他们已经成功上岸了。
“风子,休息一下吧!”李志民一边说一边吩咐助手去拿一些吃。
“嗯!”魏风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,他坐一旁的长椅上,闭目养神的按了按太阳穴。
“来,大家随便吃一点,大餐只能等庆功宴了。”李志民招呼着总控制室里面的人。
不少人狼吞虎咽的吃着一些糕点,科研人员有时候过于投入,往往三餐不规律,容易得消化道慢性疾病。
“风子,你这一次可能会获得共和国勋章。”李志民拍了拍他肩膀,将一碟饺子递过来。
“明哲才应该获得这个勋章。”魏风接过饺子。
董宽却摇了摇头说道:“要不是现在的形势,你们应该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。”
“诺贝尔?不提也罢。”魏风嗤笑一声。
其他人也对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摇头起来,特别是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取消了黄明哲今年的物理学奖之后,华国物理界已经对于诺贝尔奖死心了。
一个证明了引力波和引力子,又开创量子引力的学者,不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那谁有资格获得?
在金乌计划之中,黄明哲和魏风俩人至少要占90%的功劳。
无论是激光器,还是等离子体控制模型,或者是发电系统,还是第一壁材料,以及重要的设计思路,都是俩人的智慧结晶。
至于董宽、李志民他们,只能说是工具人了,负责工程规划和一些技术调整、查漏补缺,这就是他们的工作。
金乌计划成功的消息,通过虚拟世界的上报,幽冥府的高层都知道了这个重磅消息。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岭南仨人 作品《文明的救赎(超维科技纪元)》第一百三十二章 启示录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