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院里白天还好,到了晚上,就比较难熬。
农历八月中旬的小风吹着,张周身上的衣服还比较单薄,到晚上便缩在号子的角落瑟瑟发抖。
真应了他自己所说的那番话,科举才是最摧残人心的,大明朝的农历八月,就这么冷了吗?
自带的干粮就着水吃,本来就是残羹剩饭,吃完了肚子更加不舒服。
翌日二场准时开考。
二场五经义四道、论一首、判五条,诏、诰、表各一道。
张周五经本经是尚书。
张周打开卷子,心里有些着急,就算他看过历史上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考题,也只知三道四书大题,后面考什么他完全不清楚,等他看过四道尚书五经题,才知道为什么大明的乡试会以第一场的四书文为主要判分标准。
二场以后题目太杂,难分伯仲。
第一题:“禹曰:都!帝,慎。帝曰:俞。”
上来就是一道截搭题,这段原文是“禹曰:都!帝,慎乃在位。帝曰:俞!”
少了“乃在位”三个字,意思并不影响表达,是说“禹说,啊,舜帝啊,你要慎重诚实地对答你在位的大臣。舜帝回答,好。”
这讲的是臣子直谏君王,又讲的是君王以怎样的德行能教化世人,仍旧符合儒家守礼、知仁的本质。
第二题:“漆沮既从,沣水攸同。”
这是讲兴修水利的重要性,以及关中在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性。
第三题:“自殷王中宗,四人迪哲。”
这不是截搭,而是省略题,或者说是个完形填空,愿意是,自殷王中宗开始,有哪四个皇帝比较明智呢?
原文是“自殷王中宗,及高宗,及祖甲,及我周文王,兹四人迪哲”,其实就是要论述一下这四個人为什么这么牛逼。
第四题:“故乃明于刑之中,享在下。”
这是一道中间省略题目,讲主掌刑狱的官,不再作威作福,而是要归于仁厚,于是才能肩负上天赐下的美德,配得上拥有天下的禄位。
四道尚书五经题,难在第一题,而重点考察在第四题。
至于五经义之后的几道题,多是应用文,相当于对考生当官之后处理政务能力的考察,不细表。
这次张周有了足足三天时间来应对,但其实一天不到的时间,他就已经完卷。
不为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