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忌讳。其中有价值的部分,比如希腊人当年那些艺术创作,反倒是可以学习的,实际上也已经被历代先贤借鉴过了。
至于文字语言,汗廷认可“原初语言”的思想,并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分开的。虽然不把旧约当做教义典籍,但巴别塔的故事,被认为是一种对于语言发展的隐喻,经常用来描述这个道理。所以,汗廷鼓励大家学习使用汉字和统一的语言,但地方方言,也是发展的自然结果,一时改不掉也不用强求。
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,“战士公社”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。他们的想法,被称为“斯巴达主义”。这些人认为,古希腊的不同地区,代表了希腊文化个性的不同侧面。其中,最为先进的,就是斯巴达人;而反面代表,就是雅典。
斯巴达人信奉纪律和武力,推崇集体主义,而雅典盛产各种油嘴滑舌的辩论家,喜欢鼓吹个人私利;斯巴达人从事农业和战争,而雅典人喜欢商业;斯巴达人崇尚军事权威,而雅典人喜欢原始的民主制度;斯巴达人重视男性之间的战友情谊,而雅典人纵容妇女,甚至能因为好看就把女犯免罪如此种种,说明斯巴达才是当时希腊文化里,最优秀的代表。
当然,斯巴达也绝非是理想国,相反,他们的问题也一大堆——比如他们推崇强力,却忽视道德;只知道争抢,却不知道团结同胞,甚至去奴役他们。而这些问题,直接导致了战士公社的瓦解和斯巴达的衰落。这也是今人,站在更高的位置,进行反思之后,需要引以为戒的。
在郭康看来,这套理论显然很不完善,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暴论。里头不少论据,恐怕是学者们因为史料不足,强行脑补出来,甚至是曲解出来的。但“斯巴达主义”还是在希腊语地区迅速流行开——毕竟,它的受众,就是军团出身的成年男性战士,而且也做到了既肯定本地优良传统、又融合罗马特色,成功实现了“通三统”。那就算曲解了一部分,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解了。
这些“战士公社”,也确实给罗马提供了不少兵源。之前郭康去港口那儿的营区找史恪,跟营区里的士兵聊过。他们中的不少人,就来自摩里亚南部沿海和各个岛屿上的渔村。
这些人往往以“斯巴达人”自居,认为大都里那些富裕的希腊老贵族,都是只会饶舌的“雅典人”。有人还告诉郭康,自己小时候,爹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知识,锻炼身体,都会吓唬他,说要是学不好,长大了就只能给雅典人卖屁股,把他给吓死了
海军的水手,人数不算少,但是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作品《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》第七十九章 斯巴达主义健身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