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原材料注入完成之后,再将水温维持在35.8~37.2摄氏度之间,最后加入特制的激素和营养液,玻璃海绵会迅速进入生长状态。
45个小时之后,培育池池底的玻璃厚度就会达到5毫米,而原材料也几乎耗尽了,只剩下一些废液和海绵活体细胞。
使用抓取设备将玻璃取出,清除掉表面依附的海绵细胞,一块长宽3米、厚度5毫米都平板玻璃就完成了。
而培育池中的海绵细胞,处理底部的母基之外,剩下的活体细胞全部被清除,作为发酵甲烷的原材料。
至于那些废液,其实就是营养成分和含盐量比较低的海水,可以直接排放到海里面。
其实也可以直接使用淡水进行生产,只是这样做会增加生产成本,毕竟淡水哪有海水便宜,而且使用淡水需要补充其他一些元素,也会进一步增加成本。
不过低温玻璃技术的优势,就是生产成本足够低。
马驰继续介绍着:“按照测试的情况来看,低温玻璃的成本主要集中在营养液、激素和研磨二氧化硅粉末上,设备成本比高温玻璃低太多了。”
“比高温玻璃低多少?”刘志凡非常关心这个问题。
“成本低85~96%,这意味着初期我们可以靠低价冲击整个东南亚和南亚的玻璃市场。”
刘志凡记下这些数据:“玻璃瓶和玻璃钢方面呢?”
“特定形状的玻璃瓶,成本会比平板玻璃高一些,而玻璃钢需要掺杂钢丝,原材料也需要调整,成本大概普通玻璃钢的50~60%左右。”马驰如数家珍的说道。
其他人也汇报了自己部门的情况。
由于低温玻璃和珊瑚水泥的生产工艺,与传统技术不太一样,不仅仅导致能耗降低了,也导致生产线需要的生产设备减少了很多。
比如低温玻璃的生产线,只需要培育池、注料机、抓取机、抽水泵、过滤池、水温调节器、产后细胞清理机、传送带、裁剪工作台,以及开采石英石的设备和研磨设备。
珊瑚水泥的生产线也差不多。
青叶集团在土瓦港附近,圈了一片面积5万亩的荒地,同时获得了当地的石英石矿、石灰石矿之类的开采权。
在这里建立一个水泥和玻璃生产基地,同时利用土瓦港的运输便利性,向南亚、东南亚出口玻璃制品。
不过刘志凡明白,出口外贸要看性价比和机遇,很多企业都